刺客信条维基
注册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Timeline


Smallwikipedialogo

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War for Independence,1775 - 1783),又称美国革命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爆发于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冲突,很快就演化成了一场涉及到欧洲数个强国的洲际战争。随着战争的结束,欧洲的众多国家都正式承认了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1]

战争的导火索是1765年由印花税法案引发的政治运动,殖民地人民认为正是因为他们缺少英国议会的席位,因此遭到了这种违反宪法的不公对待。殖民地的人民宣称,没有他们的议会席位就不允许收税,他们应该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利。同时,英国议会宣称,他们代表了大英帝国的全体民众,确保所有民众都是议会的“实质代表”(virtual representation)——殖民地的人民则将此视作“无代表纳税”的托辞。[1]

因此,英国议会继续向北美殖民地征税,直到对茶叶征税一事导致了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此后,英国议会为了对这一事件做出惩罚性质的回应,颁布了五条不可容忍法令,并解散了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平民殖民地政府,派遣一支由汤马士·盖奇将军率领的军队直接管辖这片殖民地。这支军队的总部设于波士顿[1]

初步冲突[]

1775年,盖奇将军得知,康科德当地民兵“分钟人”(minutemen)正在筹备武器与弹药。这件事直接导致了随后爆发的武装冲突。[1]

盖奇将军派英军部队从波士顿出发,前去收缴并摧毁那些武器,结果导致列克星敦及康科德地区爆发了武装冲突。英军部队在战斗中被击败,被迫回撤到了波士顿[1]

在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之后,属于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民兵包围了英军占领的波士顿,发动了波士顿围城战。两个月后,英军试图突破包围圈,离开波士顿。他们与爱国者民兵之间不可避免的战斗于1775年6月17日在邦克山打响,史称邦克山之役。英军在蒙受巨大伤亡之后,被迫再次撤回了波士顿。[1]

同月,大陆军部队对英属加拿大发动了一次缺乏计划而意义不明的进攻。到了1776年5月,英军削弱了大陆军的攻势,避免了惨重的伤亡,并对大陆军展开了反击。到了1776年10月,英军已经将大陆军完全逐出了加拿大,进一步扩大了战争规模,并束缚了大陆军对其他英属殖民地所能采取的行动。[1]

独立宣言[]

各个殖民地的代表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为如何应对迅速扩大的冲突进行辩论。尽管大陆议会多次向英王乔治三世恳请停战,英国皇家法令还是宣布这些代表都是英王的叛徒。随后于1776年7月4日,大陆议会投票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因而,有56个人在宣言上签字,宣布北美十三殖民地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1]

战争扩大[]

尽管《独立宣言》已经发表,英国在战争上的投入却毫无减少。乔治三世和英国议会之间的争论导致英军作战计划变得更加复杂,但英国还是向新英格兰殖民地派去了支援部队。在查尔斯·康沃利斯将军的领导下,英军在18世纪70年代后期不断地取得胜利。到了1780年,英军迎来了这场战争中的巅峰时期,在卡姆登战役中,对大陆军军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随着东海岸南部绝大多数领土重新被英军控制,英军开始向南北两侧进攻,逐渐向殖民地中部会合。[1]

1781年,康沃利斯设计将华盛顿困在了约克镇。但这一时期,法国参战了,战火波及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地区,他们依靠法美联军逆转了局面。法军舰队击败了前来支援康沃利斯的英军舰队,为华盛顿解了围。康沃利斯后来被迫在约克镇向规模庞大的法美联军投降,英军整体上失去了在这些昔日的殖民地上行动的能力,但零星的战斗还在继续着。[1]

巴黎条约[]

战争一直持续到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在条约中,所有参与条约签订的势力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1]

新生的美国随后获取了密西西比河以东除了佛罗里达以外的所有土地。佛罗里达被英国割让给了西班牙[1]

影响[]

得到欧洲各大强国承认的美国获得了完全的独立,在美法准战争前一直和法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英国则由于在北美殖民地遭受了失败而将目光转向了印度[1]

据估计,美军伤亡人数共有500000,法国与西班牙军队的伤亡人数为6000。英军据估计共有20000名步兵伤亡,19740名水手阵亡,42000名水手脱逃。此外,德国雇佣兵的阵亡人数也达到了7554人。[1]

七年战争时期遭到围剿[2]殖民地刺客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得以重组,并摧毁了北美的圣殿骑士势力。[1]

参考与来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