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维基
Advertisement
刺客信条维基
Eraicon-CultureEraicon-HiddenOnesEraicon-Assassins


PL MasterHQ 埃齊奧,我的朋友!有什麼我可以效勞的?

這篇文章作為應急更新之用,為了使其更規範,請在必要的方面進行補充,並遵循我們的格式要求

AssassinLogo

刺客徽記

「當其他人都盲目追尋真理的時候,記住,萬事皆虛。當其他人的思想都被法律與道德所束縛的時候,記住,萬事皆允。我們躬耕於黑暗卻服侍於光明。我們是刺客。萬事皆虛,萬事皆允。」
―教條的格言

刺客的教條(The Creed)刺客組織的法規和行事哲學,從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被創造起一直沿用至現代。它禁止對無辜者的無謂殺戮,維護個人和組織的聲望,在個人的心中和整個世界上創造和平。

教條最初成形於公元前38年無形者——刺客兄弟會的諸多前身之一——的創始人之一西瓦的巴耶克為這一組織掩上神秘面紗之時。[1] 刺客們一代一代地透過口述將教條傳遞下去,並保證刺客組織的每一位成員都深刻地理解其內涵並嚴格遵守其內容。阿爾穆林,刺客組織曾經的領導者,就說過「如果不跟隨教條,我們什麼都不是。」

阿泰爾在古老的手札中提到,就算其跟隨者滅絕了,教條也會繼續傳承下去。

三項原則

教條的主要內容是三條最基礎的道德宗旨,其確保了任務的成功、感情的控制和兄弟會的安全。[2]

不得濫殺無辜

「我不會引來不必要的注意,我也不會殺害無辜的人。」
馬利克·阿塞夫在所羅門聖殿[來源]

刺客組織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世界和平。刺客們認為刺殺腐敗的官員可以為百姓帶來真正的安寧。殺戮無辜的旁觀者和平民會導致衝突,同時毀壞刺客組織的名聲。[2]教條同時也確保了刺客能夠實現更高層次的目標,讓他們成為從不失手的殺手而不是不分是非的屠夫。西奈半島納巴泰反抗軍領袖蓋米拉特透過殺害一部分無辜之人作為犧牲,招募新人加入他們的事業。在殺死蓋米拉特之後,巴耶克定下了這一教條。

大隱於市

「讓人民來掩護你,成為人群中的一員。」
―阿爾莫林[來源]

隱蔽自己。刺客的目標是秘密的潛入目標身旁,並以同樣的隱蔽離開。在古時,刺客們常常用使人驚奇的刺殺方式來獲得敬畏。[2]

隱蔽的刺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對於一個普通人,刺客似乎是從空氣中冒出來的,殺死目標,又突然消失。如果在之前就被發現,不僅這種超脫自然的感覺蕩然無存,刺殺的難度也極大地增加。[2]

決不牽連兄弟會

「你的行動不能威脅到我們 , 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地。」
―阿爾莫林[來源]

個人的行動決不能為整體帶來危險。如果一個刺客失敗了,並被捕獲或者追擊,他決不能透露出兄弟會的任何資訊,或者出賣其成員。[2]

三大諷刺

「我們是為了踐行大義而服從這些規則的嗎?是的話,這些規則對我們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
―阿泰爾手札第四頁[來源]

三大諷刺是形容教條與遵守教條的刺客行為之間矛盾,經由觀察得出的結論。三大諷刺如下所述:

  1. 刺客們想要促成和平,但犯下殺人之行。
  2. 刺客們想要啟蒙人智,但要求遵守教條。
  3. 刺客們想要揭露盲目信仰的危險性,自身卻進行著盲目的信仰。

儘管刺客們的行為和教條因這些矛盾而看起來十分虛偽,但三大諷刺並未削弱刺客的事業。恰恰相反,三大諷刺展示了刺客們接納矛盾的途徑,「一件事或許同時有兩面——這兩面處處相對」。[3]教條另一核心內容是知識的重要性。透過知識,一個人可以進行學習,得到進步。這一點可以從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打算殺死一個下令大量焚燒書籍的目標看出來。

格言

「我們的教條並未給予我們無限的自由。它指導我們變的更為明智。」
―阿爾莫林[來源]
Initiation Rome 1

在羅馬的入會儀式

「萬事皆虛,萬事皆允。(Nothing is true,everything is permitted.)」是教條的核心部分(格言)。[2]這句話是在11世紀由記錄中的第一位的刺客導師哈桑-伊·薩巴赫所提出的。

阿爾莫林教導阿泰爾,這一準則並未給予刺客們無限的自由,而是讓刺客們變得更加明智。隨後,阿泰爾解釋道,一個人若要遵守這一準則,就要超越世界這一幻象,「認清這些規則並非來自神性,而是理性」。[2]

埃齊奧·奧迪托雷·達·佛羅倫薩曾向認為這一準則太過玩世不恭身為索菲亞·薩爾托詳細解釋過這一準則。他告訴她,這一準則並非需要墨守的教條,而是來自對整個世界進行觀察之後得出的總結。[4]

在埃齊奧的主持下,這一準則在每次新刺客加入兄弟會的入會儀式上,都會被在場的所有的刺客用原本的阿拉伯語的形式加以誦讀。[5]

懲戒

中世紀

「你在耶路撒冷底下自私的行為使我們都陷入了危機之中!更糟的是,你把我們的敵人帶到了家裡!今天每一位死去的同胞都是為你而死的!」
―阿爾穆林對阿泰爾說道[來源]
AC 2

阿爾穆林強烈地讓阿泰爾想起教條的事

在大多數時候,打破教條中的原則會讓犯戒的刺客遭到處決,但也有一些例外。[2]已知在兄弟會重組之前,如果必要的話,黎凡特刺客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暴露兄弟會。

在薩拉丁對馬斯亞夫進行圍攻的時候,艾哈邁德·索菲安被抓獲,遭到了撒拉遜人的詢問,後者想知道潛入他們營地的刺客到底是誰。屈打成招的艾哈邁德供出了奧馬爾·伊本-拉阿哈德的名字。這導致艾哈邁德觸犯了教條的第三條原則,而奧馬爾為此最後遭到了撒拉遜人的處決。儘管奧馬爾饒恕了艾哈邁德的過錯,艾哈邁德最後還是無法承受自己行為所帶來的恥辱與愧疚,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奧馬爾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違背了教條的第一條與第三條原則——他殺死了一個並非目標的撒拉遜貴族,這也導致撒拉遜人決定直到奧馬爾為此償命之前繼續圍攻馬斯亞夫。許多的刺客為此喪命。奧馬爾決定犧牲自己的性命,接受處刑,救他諸多刺客同僚們免於一死。

1191年,阿泰爾在所羅門聖殿的一次重要任務中違背了全部的三條教條。他殺死了一個無辜的老人(他認為可能會讓衛兵警戒),在羅貝爾·德·薩布萊面前展示出了自己的身份並最終將聖殿騎士帶回了刺客的基地馬斯亞夫,導致多名刺客死亡,給兄弟會帶來了危險。[2]

在他回到馬斯亞夫之後,阿泰爾遭到了公開的嚴懲,被導師刺傷,以此作為他打破教條的懲罰。但是,處決只是假象,阿爾莫林給了阿泰爾第二次機會。免於一死的阿泰爾被剝奪了絕大多數的武器與裝備,被貶到了最低的級別新人,被迫透過獵殺九人重新提升自己的級別。[2]

在結束了放逐生涯歸來之後,阿泰爾決定消滅阿巴斯·索菲安的追隨者。後者傷害平民,暴露了兄弟會。他並沒有殺死遵守教條的刺客兄弟會成員。[4]

文藝復興

「我們的原則清楚明了。我們的兄弟當中,誰要是決定違背這些原則,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
―一名耶路撒冷的刺客如此說道[來源]

1498年,佩羅托·卡爾代龍在瘋狂地愛上了聖殿騎士盧克雷齊婭·博吉亞和他們的兒子之後,他毅然決然地背叛了兄弟會,違背了教條。他暴露了自己是刺客間諜的身份並殺死了他的刺客同伴以奪取聖器裹屍布。他以為裹屍布可以治癒他兒子的殘疾。[6]

雖然他成功了,但有一隊刺客追捕到了佩羅托,並將他殺死作為懲罰。[6]

而在十六世紀早期的奧斯曼帝國,埃齊奧的學徒之一誤將一名牧師當成了聖殿騎士羅得島的西裡爾並加以刺殺,違背了第一條原則。埃齊奧並沒有懲罰他,而是指令他反思自己的過錯,給了他在刺客們再次面對西裡爾時將功補過的機會。[4]

在這一時期,一名耶路撒冷的刺客違背了教條,奧斯曼刺客被要求介入此事。儘管他已經犯下了變節的罪行,他所在的分支的其他刺客仍舊要求使用將他秘密處決。[4]

海地革命

1791年,伊斯奧沙因刺客同僚讓諾·比萊違背了教條的第一條原則而處死了後者。[7]

法國大革命

1793年,亞諾·多里安因屢次在未通報刺客議會取得同意的情況下刺殺目標而被法國刺客議會驅逐出了兄弟會。他被指為家族世仇而暴露了兄弟會。[8]但數年之後,短暫的驅逐最後告終,刺客議會決定讓這位年輕的刺客回到兄弟會,[8]這時亞諾·多里安已經成熟,表現出了對於教條的忠誠。[9]

歷史

古埃及

「從這一天起,再也不會有無形者的成員對著無辜之人兵刃相向。而這一原則將會被書寫成文,流傳下去。」
―巴耶克對蓋米拉特說道。[來源]

無形者成員蓋米拉特煽動羅馬人動手謀害村民,以此激勵西奈人民向羅馬人展開反擊之後,第一條原則得到了確立。在巴耶克將要將他殺死之前,蓋米拉特終於對他的所作所為幡然悔悟,表示自己活該被殺。巴耶克向他保證道,從此之後所有的無形者成員都將不會傷害無辜的人。[1]

中世紀

「雖然我在請求我的兄弟們放棄他們的儀式,我並未讓他們忘記我們的教條。教條使我們成為刺客,而不是斷指,也不是一個虛假的『天堂』,更不是對毒藥使用的禁止。我們對人民負責,而不是無謂的傳統。」
―阿泰爾手札第六頁[來源]

在降級蒙恥之後,阿泰爾更加嚴格地遵守教條。除了守衛和受任刺殺的目標之外,他沒有殺害任何人,在調查途中始終小心謹慎。他同時對隱藏兄弟會的存在也十分謹慎,在遭到追趕時會避開刺客分部[2]

BoA 8

阿泰爾面對著理查和羅貝爾

即使如此,阿泰爾還是在殺死八名聖殿騎士之後,無意之中違背了第三項教條。羅伯特·德·薩布林推測出了阿泰爾的任務後,他試圖讓穆斯林和基督徒聯合起來對抗刺客。

因為阿泰爾的目標中既有穆斯林,也有基督徒,而雙方的首領薩拉丁理查一世極有可能為了刺客這個新敵人暫時聯合起來。[2]

羅貝爾試圖說服理查與薩拉丁合作,一起對抗馬斯亞夫;他計劃從馬斯亞夫取回自己在所羅門神殿被阿爾莫林奪走的伊甸碎片。但是,阿泰爾在理查面前制服了羅貝爾,說服了理查不要進攻刺客,阿泰爾最後沒有因這一次的過錯而遭到懲罰。[2]

在成為刺客們的領袖之後,阿泰爾開始為了更進一步地踐行第二條原則,而促使整個刺客兄弟會轉入地下,認為他們的義務應該是隱藏起來,秘密改變世界。其他一些刺客不同意阿泰爾的想法,阿泰爾則反駁稱令兄弟會成為公開組織只會讓他們被冠以狂人的名號。[3]

文藝復興

「你不是維耶裡,不要變成他。」
―馬裡奧對埃齊奧如是說道。[來源]

當埃齊奧殺死維耶裡·德·帕齊之後,他對著維耶裡的屍體開始咒罵。

他的叔叔馬裡奧覺得這是對教條的違背,因為刺客們刺殺的目的是為了讓死者和刺客都找到內心的平靜,而不是復仇。[3]

在埃齊奧剩下的刺客生涯中,他都小心翼翼地遵守著教條,殺死目標之後都蓋上了他們的眼睛,並說「Requiescat in Pace」(拉丁語:願靈魂安息),表達對死者的尊重。[3]

埃齊奧在晚年不經意間違背了兩次教條,一次是因為誤會而錯殺了塔裡克·巴列蒂,另一次則是為了引出曼努埃爾·帕裡奧洛格斯而在德林庫尤放火,許多平民因這場火而死於非命。儘管如此,他還是向學徒們強調了教條的可貴之處,建議他們在計劃刺殺的時候保持耐心,不要暴露兄弟會。[4]

海盜黃金時代

「要是萬事皆虛,那為什麼還要相信任何事物?要是萬事皆允……那為什麼不去追隨一切欲望?」
―1722年,愛德華·肯威對導師阿·塔拜說道。[來源]

在十八世紀的西印度群島海盜愛德華·肯威在第一次聽說教條之後,將教條當作了自己追求黃金和榮耀的私慾的藉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想所欲想,為所欲為」——即使他遇到的刺客告訴他他誤解了教條的含義,他還是不知改正。當肯威在1720年非正式地加入刺客兄弟會之後,他嚮導師阿·塔拜闡釋了自己對教條產生的新的信仰;這是他對教條理解的第一步,還遠未到徹底理解教條的地步[10]

愛德華的盟友和同伴刺客瑪麗·裡德在告訴愛德華教條的時候,說教條並不要求刺客加以履行或是遵守,而是讓刺客更為明智,明白何時該如何為自己的行動做出選擇。[10]

刺客阿德瓦勒是另一位遵從教條話語的刺客,特別是在對待無辜之人的行為上,他從種植園和奴隸船上救出了飽受殘忍折磨壽命短暫的眾多奴隸。在一艘奴隸船為了避免船上被當作貨物的奴隸得到釋放而強行沉沒之後,暴怒的阿德瓦勒對為此負責的太子港的法耶特侯爵施與了復仇,聲稱正是教條註定他要為此付出代價。在阿德瓦勒刺殺總督之後,他聲稱自己要讓德·法耶特接受折磨,為此求饒,最後用彎刀撕裂了後者的腹部,讓後者死在痛苦之中。這種行為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條本身的和平色彩。

美國革命

「刺客就應當安靜、精準。我們可不會在屋頂上向路過的所有人告知自己的秘密計劃!」
阿基裡斯·達文波特對拉通哈給頓說道[來源]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拉通哈給頓加入了大陸軍這一邊,成為了喬治·華盛頓的密友。但是,他的導師因為認為刺客應當是秘密組織,強烈反對他將刺客和聖殿騎士的事情告訴華盛頓。[11]

另一方面,將拉通哈給頓撫養長大的莫霍克人教會他對一切生物都要心懷同情與尊重,使得他進一步拓展了教條的第一原則,嘗試饒恕威廉·約翰遜和父親海瑟姆·肯威等聖殿騎士。阿基裡斯只能一再告訴他,他所要保護的人裡,也有作為刺客所不得不殺的人。[11]

阿基裡斯對拉通哈給頓和父親——聖殿騎士組織殖民地分冊最高大師——和好的希望提出了警告。[11]在殺死父親之後,拉通哈給頓選擇承認海瑟姆對人類本性看法十分正確,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讓步,但仍舊拒絕陷入聖殿騎士的邏輯,對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心懷希望。[12]

現代

雖然他自己也是個刺客,戴斯蒙德·邁爾斯對教條的遵守主要還是在Animus中為了保持和他祖先的同步時展現出來的。[2]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被阿布斯泰戈抓住之前,他一直在遵守著第二條教條,小心翼翼的隱藏自己的身分。多年來,他能夠避免使用他的真名或信用卡來繞過聖殿騎士的偵察,只是在為了自己的摩托車申請駕照泄漏的指紋而被捕獲。[2]

在對伊甸三叉戟的第二把戟尖的搜尋當中,刺客燕玫啟發了並不贊同刺客絕對服從教條的娜塔莉亞·阿利耶夫,讓後者明白了教條的三大諷刺,以及教條實際上是在教導刺客變得明智的本質。[13]

闡釋

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

阿泰爾與阿爾莫林關於教條的問答:

-何為真實?

-我們對自己報以信心。我們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並且希望全人類都能夠看到。

-何為世界?

-一個幻象。我們可以像他人一樣選擇盲從,也可以選擇超越。

-何為超越?

-銘記萬事皆虛,萬事皆允。我們的教條並非給予我們行事的自由,而是要求我們尋找智慧。

埃齊奧·奧迪托雷

……但這並非教條,而是洞察現實本質的結果。所謂萬事皆虛,是要認識到社會之根基是何等脆弱,而我們必須成為人類文明的守護者。所謂萬事皆允,是要懂得我們是自己行為的主宰者,因而無論結果是榮耀還是悲哀,我們都必須一併承受。

愛德華·肯維

阿·塔拜與愛德華關於教條的問答:

-你是如何看待我們的教條的?

-很難說。因為如果萬事皆虛,那又為什麼要去相信?如果萬事皆允,那又為什麼不去追求所有的欲望?

-是啊,為什麼呢?

-也許這個概念只是智慧的雛形,而非其最終的模樣。

阿爾諾·多里安

「刺客教條教導我們諸行皆被允許。曾經,我認為那是為所欲為的自由,是為了追尋理想可以不計代價。然而如今我明白,這教條並非一紙允諾,而是一條警示。理想大容易讓步於教條,而教條終將湮滅於狂熱。沒有什麼權威能丈量我們所作出的的判斷,也沒有什麼至高無上的神靈能懲戒我們的罪行。最終,只有我們自己可以避免走進迷信的深淵,也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決斷,我們所選擇的路是否要付出太高的代價。

「我們堅信自己是救贖者和復仇者。我們向反對我們的人宣戰,他們也以戰爭回饋我們。我們渴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儘管我們常為那些默默無名的鬥爭而獻出生命。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所成為的一切,皆從我們自身開始,也於我們自身結束。」

經驗真理

「醒來吧——成就混沌之存在。世間神明不過如你我一般。

Wake up. Be the chaos that comes to be. Gods are just like you and me.

「牢記,

REMEMBER.

「無物為真,諸行皆可。」

Nothing is REAL,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瑣聞趣事

  • 在《刺客教條》中,阿泰爾可以隨便殺死馬斯亞夫的守衛,但不會失去同步。
    • 同樣地,完成主線後阿泰爾可以隨意殺死平民。
  • 「萬事皆虛,萬事皆允(Nothing is True,Everything is Permitted)」一語來自弗拉基米爾·巴托(Vladimir Bartol)所著《鷹之巢(Alamut)》,刺客教條的主要靈感來源。在書中,這條格言是伊斯瑪儀派信徒的至高信仰,而這派信徒後來變成了歷史上的哈薩辛派。
  • 教條的準則在《刺客教條》與《刺客教條II》當中都得到了翻譯和使用,根據各自最終的目標而更換用詞及語言。阿泰爾對阿爾莫林說的是「Laa shay'a waqi'un moutlaq bale kouloun moumkine」,埃齊奧對羅德裡格·博吉亞所說的則是「Nulla è reale, tutto è lecito」。
  • 阿拉伯語的格言仍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新人入會儀式中使用;馬裡奧·奧迪托雷在埃齊奧·奧迪托雷的入會儀式上,以及在埃齊奧在羅馬的學徒時期。
  • 2017年,蕾拉·哈桑在透過便攜式Animus探索巴耶克的基因記憶時發現了傳訊者傳達給她的訊息。在傳訊者最終留言的最後,一個男性傳訊者這樣對蕾拉說道:化身將成之為混沌,你我無異於諸神。無物為真,諸行皆可。Be the chaos that comes to be, Gods are just like you and me. Nothing is REAL, everything is permitted.)這與刺客教條的「Nothing is ture」有一字之差。雖然都有「真實」的含義,「true」偏向真理之真,「real」偏向現實之真。Nothing is real 更側重的是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或許是在啟發蕾拉重新認識其所在的現實世界。

參考與來源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需改進,歡迎參與編輯。任何疑問請閱讀歡迎頁面或這裡留言。


Advertisement